春意正浓时,花恰漫枝头。2023年3月26日,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在中山纪念小学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山市“双微机制保障下的课堂教学范式变革项目”启动仪式暨名家讲坛,参会人员包括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王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倩博士、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洪世林、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焉南、微团队学科专家陈丽媛、杜少君、陈玉河、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校长周锦连、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校长李向平、中山纪念小学校长谢志斌及各学科微团队成员等。本次活动由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焉南主持。
温暖致辞 诠释同心
上午9时,活动在中山纪念小学谢志斌校长致欢迎辞中拉开序幕,谢校长首先对莅临纪小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教育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明确表态,纪小教育人定将不负重托,善学精进,正风聚力,勇毅前行,在双微机制保障下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范式变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纪小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为把纪小打造成为“湾区教育先行地,精品城市示范校”而不懈努力!
接着,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洪世林主任致辞,洪主任从该项目成立的意义、实验学校的选择、对项目的推进和保障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紧接着,华南师范大学王红教授在致辞中传达了三点:一是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师要紧密联系;二是将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该项目是共同建构的全过程。
在实验学校代表发言中,石岐中心小学周锦连校长谈到了该项目的三点优势:该项目具有成熟理论和显著的科研成果;能够嫁接到课堂,帮助课堂落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竹秀园中心小学李向平校长认为:教学范式变革承载着非常大的任务和使命,实验学校要努力做到“双落实”:落实团队的组建和全方位、全过程落实保证。
方案解读 初识项目
在项目方案解读环节,华南师范大学张倩博士结合教研指导、“悦”读分享会、专项培训活动、阶段性总结展示等鲜活案例,简要介绍项目背景、历程回顾、项目实施。
一纸聘书 承载责任
张倩博士和洪世林主任为陈丽媛老师、杜少君老师和陈玉河老师颁发学科指导专家聘书。满满的仪式感下,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学科指导专家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推进课堂教学范式变革。
名家讲坛 思维碰撞
王红教授进行了主题为《变革教学范式 推进课堂形态转型:从输入为本到输出为本》的讲座。讲座伊始,游戏互动环节让老师们体会到了找准方向的不易。“水牛阵”和“大雁阵”两幅图让大家明白了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明晰方向,方可行高致远。接着,王教授提出了两个目标和两个任务,带着大家深入了解项目背景,结合当前最热门的话题:ChatGPT来了!如何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有情感建构的专业底气才不会被ChatGPT所取代。接着,了解并区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重点阐述了教学范式是一种可通用的、会产生整体性影响的建构。同时,提出了教学范式与教学模式的区别,只有本质要素的改变,才是范式变革。紧接着,王教授阐释了“输出为本”教学范式的内涵,最重要的是推动思维的自我建构,明确输出是目的,输出倒逼输入,以输出效果评价输入,从解题到解决问题,并遵循“生活逻辑”,培养自信的人格。最后,呈现了“输出为本”的教学实施路径。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王教授的语主生动精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沁人肺腑,启发和拓宽了老师们教学的新视野和新高度,与会教师们如沐春风,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感悟,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变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尝试的勇气。
团队研讨 智慧交集
下午1点整,微团队成员齐聚一堂,在张倩博士的引领下开展“输出为本”教学范式视角下的中美课堂视频分析。“破冰活动”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进一步了解“输出为本”教学范式。张倩博士借机以“我是鸟类学家”PBL项目为例,通过比较两种教学方式,让大家明确“输出为本”强调的是学生需要进行一个自助思维建构。
接着,各团队成员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对“输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梳理、总结,集思广益,将所思所想写于笔下,采用罗伯特议事法对研讨结论进行小组展示汇报。张倩博士耐心倾听,随机点拨,通过以表格罗列出微团队对中美课堂优缺点的分析,让大家对中美课堂的区别一目了然,助力了解“输出为本”的理念。
最后,微团队进行了班委遴选,分别选出刘子义老师任微团队班长,刘迎春老师任语文微团队组长、徐文钊老师任数学微团队组长、李巧欣老师任英语微团队组长。全体微团队成员合影留念,活动在轻松欢快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改革号角已吹响,未来,微团队成员们将找准方向,不断为项目注入自己的教学新活力,朝着“输出为本”教学范式变革不断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