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观《醇 酚》——第十五期“核心基础·输出为本”教学改革项目跨校教研活动成功开展
2025-07-04 18:06:00

1.png


2025年6月29日晚,“核心基础·输出为本”教学改革项目跨校教研活动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教研活动(第十五期)如期举行。活动由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华南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和“核心基础·输出为本”教学改革项目组主办,并由教育部新时代赵明名师工作室承办。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培养对象赵明担任领衔名师担任领衔名师,赵明名师工作室成员封丘第一中学申广芹老师负责授课和说课,赵明名师工作室成员南阳市一中杨海英老师、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郭儒老师、新乡市封丘县高级中学李玉静老师、息县第一高级中学张倩进行评课分享,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张倩博士主持。



课例观摩


课例展示环节,申广芹以生活情境剧引入,让同学们对2%苯酚甘油滴耳液说明书提出疑问,并以此为总输出任务,先引导学生探索了苯酚的物理性质,再通过不同实验不同程度地探索了苯酚的化学性质,并通过讨论得出了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以及苯环、茶多酚的检验。最后展示了酚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40分钟的课堂节奏紧锣密鼓,洋溢着生动、热情的学习氛围。


4.png

授课教师 课后反思


课例展示结束后,申广芹从课程分析、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定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实践反思六个方面阐明了“输出为本”的理念对其课堂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课教师分享


杨海英从课堂内容设置的四个环节评价了该课的几大亮点,即以真实情境驱动学、以实验探究引领深度学以致用,以优质的结构决定了性质思维高阶化。郭儒从五个方面展阐述了基于输出为本的高中化学实践路径探究,分别是学习任务的设计、任务实施路径、思维进阶、能力提升和学以致用。李玉静认为高阶思维需要让学生在大脑中对新输入的内容和原有的一些储备发生连接及对大脑中的知识进行一个结构化,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具有将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意识。息县一高的张倩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有机化学知识点的异同,梳理了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和层次,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兴趣。在自由研讨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陈放博士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指出,教师的语义密度和语音密度,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负荷,认为这节课这对高校语言学方面的教学也有启发。


7.png

合影留念


本次线上教研活动,不仅是“输出为本”教学范式首次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尝试与成功探索,更为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示范。期待“输出为本”教学范式这一教育理念能够继续迸发出更璀璨夺目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撰稿人:余佳贝、王泰茜

初审:张倩、王芷薇

复审:苏明骜、谢志勇

复审:莫克翟、华维勇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

邮编:510631

电话:020-85217630

学部公众号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