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沪粤智慧,铸名师品牌——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专项培训项目(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班)圆满结束
2025-04-30 17:20:00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4-2026年)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班于2025年4月13日至18日顺利举办。

本次培训采用“名家讲座领航、名校参访取经、研讨交流深耕”的三维培训模式,通过理论研修、实践观摩、反思研讨等多元形式,系统提升工作室主持人的专业领导力与团队建设力,共探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


名家讲座领航

本次培训以高质量专题讲座开启专业赋能之旅,先是由韩裕娜博士以“团队建设与方案解读”为主题,强调纪律安全与协作学习的重要性,为后续研修奠定基调。


70fab7dc46dbd0bb7f8677c8d0d91eb.jpg


华东师范大学刘莉莉教授在《教育强国与教师使命自觉》讲座中,提出优质教育思想的六大特征,结合跨学科案例阐释“身教重于言教”的深层内涵,并剖析教学四重境界,激发学员对教育本质的反思。


208d2cb904110e4a5d3626e24317c12.jpg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院长刘友霞则聚焦《区域骨干教师团队发展的创新实践》,系统介绍“763”人才培养工程的层级化设计及“五个一”任务驱动机制,为区域教师培养提供可参考的范式。


IMG_3601.jpg


华东师范大学郑鑫教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讲座中,针对教师实践中存在的五大困惑,创新提出单学科主导、学科联合和多学科融合三种实施模式。通过"郁金香种植"案例,展示了多学科在真实情境中的有机融合。同时强调了大单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AI技术实现精准评估,呼吁教师转型为教学设计者和引领者。


名校参访取经

在参访环节,学员们深入上海三所标杆学校,沉浸式学习课程创新与师资建设经验。


IMG_3531.jpg


IMG_3699.jpg


IMG_3779.jpg


在长征中心小学,学员们参观了“情智协同,人生出彩”办学理念的实践成果,进行AI课堂观摩,领悟到“五育融合”与“技术赋能思维”的深度结合。该校《万里长征路》特色作品等德育创新案例,创新了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副书记马婧揭秘了“数学阅读工程”和“读·思·行”教师培养模式,陆莉莉校长分享了工作室建设经验以及大单元教学中的链群式教研方式,为学员展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IMG_3568.jpg


IMG_3560.jpg


走进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员们深切感受到其鲜明的理工育人特色,院士文化长廊传承科学精神,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实验室贯通理论与实践。蒋丰佩副校长介绍“三线•五阶”强师矩阵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展现"志存高远、学贯中外"的育人理念。钱嵘老师分享的PBL教学模式,为创新教育的探索带来更多可能。


IMG_3756.jpg


IMG_3767.jpg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呈现“双新”改革下的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先是展示了许多跨学科学习成果,随后由陈莹副校长系统阐释了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充分展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学员们现场观摩了《开心农场规划师》《积木叠叠乐》等四节特色课程,涵盖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直观地呈现了跨学科的融合。课后,开展深度说课评课环节,双方在交流研讨中凝聚教育智慧。







三所参访学校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精细化管理模式及教研机制,为学员们提升专业教学与管理能力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践范本。


研讨交流深耕


IMG_3612.jpg


培训以多层次研讨促进经验转化与专业发展。在韩裕娜博士主持的“工作室建设经验研讨”中,六位工作室主持人代表从多个维度展开分享: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刘少君老师提出“机制创新、课程赋能、辐射共进”驱动模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茂名学校张梅老师构建“1+6+N”专业成长共同体,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王宏伟老师展示了“智趣相融”的学科整合,惠州市第五中学邱炯亮老师以“情精成品”四字凝练品牌塑造路径,东莞中学于涛老师聚焦文化建设的行动计划,高州中学刘均锋老师则分享了工作室协同突破的实践成果及建设经验。








多场交流反思研讨的开展,为学员们呈现了教师成长的多元路径,深化了工作室主持人责任与担当的角色认知,同时也带领学员们探索了队伍建设与品牌打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IMG_3586.jpg


此次培训通“理论引领-实地考察-反思提升”的三维模式,推动了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提升以及视野开拓,助力打造粤派特色名师工作室品牌,塑造教师发展新格局。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

邮编:510631

电话:020-85217630

学部公众号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