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学习平台赋能教师教育 ——华南师大组团语文学科教师教育专家联合工作室携手张秋玲教授共话高中语文教学变革
2025-03-20 21:01:00

2025年3月1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南师范大学组团(以下简称“华南师大组团”)语文学科教师教育专家联合工作室携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秋玲团队,联合开展线上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以“Deepseek支持下的素养植根智能学习平台推动高中语文教学变革探索”为主题。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文素养植根工程发起人、首席专家张秋玲教授作主题分享,华南师大组团语文学科教师教育专家联合工作室主持人周小蓬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华南师大组团语文学科教师教育专家联合工作室成员河南师范大学耿红卫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尹逊才教授、周口师范学院胡进才副教授及工作室其他成员,行知小院语文课题组成员以及部分一线语文教师近70位教育工作者参与本次活动。张秋玲率先介绍了“素养植根融媒体智能学习平台”的设计理念、核心功能,与会教师随后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平台设计理念

张秋玲首先介绍了信息科技发展背景下,国家层面的相关战略布局,并进一步指出Deepseek等人工智能平台的出现对语文课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背景下,张秋玲团队提前布局,于2018年就已开始研发素养植根智能学习平台,并不断更新优化。


图片3.png


随后,张秋玲详细分享了平台三大设计理念。一是师生共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需要教师参与其中,引领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开展学习。基于此,平台设置了学生和教师两个互相打通的终端,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任务、用户画像等实现切换互动教学。二是开发大脑阅读区。信息技术和脑科学对于解决语文教学相关问题大有裨益。因此,该平台遵循大脑加工文字的生理机制,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各项学习任务。三是学习材料结构化。结构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深度、高度与宽度。因此,张秋玲团队特别关注“专题学习”在提升高中生读写能力中的作用,并借助优质文学作品设计结构化的学习素材,力求在真实的阅读与写作情境中刺激学生大脑中的文字区,进而帮助其发展读写能力。


二、平台核心功能

平台通过“研教材-研学情-研问题-研教法-研发展”五维联动机制,构建了覆盖教学全流程的智能支持体系。“研教材”模块提供教材微课与预习任务,助力师生突破文言文等教学难点;“研学情”模块依托学习行为雷达图实现学情可视化,支持教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研问题”模块搭建了“智能推送-教师响应-专家支持”多层级问题解决网络,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研教法”模块贯通课前分层预习、课中数据驱动、课后精准评估的闭环链路;“研发展”则聚合“卯榫耦合”等专题资源库,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深度融合,助力形成“教学相长”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图片4.png


三、教育变革新思考

与会教师继而围绕数智化时代的语文教学展开深入交流,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为其带来了新思考、新启发。协同提质华南师大组团语文学科教师教育专家联合工作室成员耿红卫表示“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需主动拥抱技术浪潮,在坚守语文学科本质的同时,善用智能工具创新教学形态,着力构建数据+认知双轮驱动模式”;尹逊才进一步指出“智能学习系统能够在未来极大地促使课堂学习方式改变”,并提醒“教师要成为技术的驾驭者,而不是被技术所驾驭”。

协同提质华南师大组团语文学科教师教育专家联合工作室将延续此次研讨中的新思考,进一步拓展智能化、AI平台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持续探索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为未来语文教育、语文学科教师教育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

邮编:510631

电话:020-85217630

学部公众号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