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国门看世界 ——华南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线上主题课程研修活动
2024-12-30 16:56:00

2024年12月14日至12月21日,教育部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华南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组织了线上主题课程研修活动。本次集中研修以拓展名师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教育新动态为目的,基地有幸邀请到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的胡国勇教授、王洁教授、闫温乐副教授以及朱小虎副教授四位专家,为基地名师进行为期两天的线上集中授课。同时,本次研修课程不仅面向基地的16位名师培养对象,还面向各位名师培养对象的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旨在为基地名师所辐射引领的一线教师们创设宝贵的学习机会,累计学习人次达1400余人。


图片1.png


12月14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比较教育学报》副主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人员闫温乐副教授,以题为《世界银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理念与工具——以TEACH为例》进行授课与分享,让名师培养对象及其工作室成员打破对世行功能性的刻板印象,了解课堂观察工具TEACH,并以其对标国内教学实践现状,进一步思考课堂观察工具如何指引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从而助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12月14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洁教授,以题为《跨国教学视频研究中的有效教学》进行授课与分享。课程伊始,王洁以一个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和两个项目(国际与教师教学调查项目TALIS)引入本次授课的关键词,即“全球教学洞察”与“教学质量概念化”,并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借助三个不同国家的课例视频,来探讨“教学的意义”“有效教学与好的教学的关键”“学习与教学的关系”“好的教学的要素”“数智化时代的教学关键”五大核心问题,使得参与学习的名师培养对象及其工作室成员进行一个即时的省思,并有助于老师们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向构建课堂新样态这一目标而努力。




12月21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PISA与TALIS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成员朱小虎副教授,以题为《基于真实情境PISA命题——案例分析与解读》进行授课与分享。朱小虎通过“教育的挑战与应对”“PISA及其素养评价”两大部分的内容分享,引出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即“PISA素养命题的情境创设”离不开创设真实的情景、有意义的情景、新鲜有趣的情景,并通过贴切的案例,指出真实的情景离不开“真的或陌生化的情景”、有意义的情景具备“教育性或话题性”的特点、新鲜有趣的情景具备“新鲜或趣味”的特性,使得参与学习的名师培养对象及其工作室成员获益良多,如为教师们在日常教学或考试中如何设置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工具(如一个问题、一份试卷)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适切的方向性指引。




12月21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比较教育学报》执行主编胡国勇教授以题为《学校的生活与文化——日本案例》进行授课与分享。胡国勇通过“学校活动”“班级活动”“教师的一天”“学生的一天”“学校的生活”五大板块的内容,展示别国的另一种教育样态。的确,分享中可以发现,教师与学生并非是二元对立关系,亲近且融洽的师与生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同时,胡国勇也指出,教师应审慎地看待他国的教育实践,优秀经验可以借鉴参考,不足之处也应以其为戒。总之,参与学习的教师们不仅在线上感受到了异国的教育教学样貌,还受到了些许启发,即通过缜密设计的学校活动与学生一起身体力行是教师的职责。




学习心得(节选)

1. 张清娟老师:构建教育的共通语言,让有效教学跨越国界。在教授的引领下,我们深刻理解了有效教学的真谛,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动与共鸣。

2. 代忖老师:教师要从生活世界中选取真实情境素材。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就要先回归生活世界。教师只有成长为一名善于感受、不断更新的学习主体,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

3. 韦和平老师:通过讨论,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感情支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多让学生发言表达,最后通过自己的评价来提高自己的有效教学效果。

4. 黄伟祥老师:我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需要结合本土实际,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管理模式。同时,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5. 范莉老师:丰富的跨国案例使我认识到,尽管教学环境千差万别,但好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是相通的。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6. 刘清杰老师:关于真实情境的陌生化和教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我深感其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创设陌生化的真实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刘小杰老师:Teach工具作为世界银行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工具,其理念的先进性和实施过程的全面性,为全球教育领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它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教育公平,也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Teach,我们看到了教师成长的无限可能,也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希望之光。未来,我们期待Teach能够继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潮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8. 罗华新老师:这次的培训,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今后继续在人文教育一块加大力度,努力为学生创设公平、安全的学习环境。

9. 马敏老师:通过本次研修活动,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教学与评估的新方向。各种教育理念视角下,都指向学生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10. 唐静老师:此次培训让我眼界大开,仿若在教育的浩瀚海洋中觅得璀璨新宝。展望未来教育工作,我定将所学理念与方法融入实践,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推进“生活·实践”理念与“新生活语文”教育的融合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1. 张静老师:这次培训就像是一次知识与思想的盛宴,不仅让我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极大的充实,更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我发现了,各个国家,各种理念其实是共通的,都与我们的“输出为本”教学范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更坚定了我将“输出为本”应用于实践的决心。

12. 令狐林老师: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通过中国与国际教育的比较,看到了我们的优势,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外教育的一些优势,促进我们科学看待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的有效性。

13. 赵明老师:国际教育在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等这些方向上的发展为中国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教育可以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教育效率,如何通过国际化提升教育质量,以及如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4. 何有湖老师:这场讲座让我深刻领悟到,有效教学是一场精心的雕琢。它需要我们像工匠一样,耐心打磨每一个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反应。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借鉴国际教学经验,将其融入本土教学实践。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15. 郭军舰老师: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确了自己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方向,我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6. 李在良老师:通过这两天的线上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我们需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积极汲取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者,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我们一定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华南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的线上主题课程研修活动已于2024年12月21日结束,本期培训聚焦于拓展名师培养对象的国际化视野,了解先进的教育测评项目与分析方法,拓宽教育教学以及辐射引领工作室成员的思路,从而持续助力专业发展。接下来,基地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持续为名师培养对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课程,以期与培养对象携手共进,共促成长。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

邮编:510631

电话:020-85217630

学部公众号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