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优化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湾区教育论坛·第二届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突破创新:发展教师教育“新质生产力”“师能帮”AI测诊系统3.0发布
在12月5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红教授发布了“师能帮”课堂教学能力AI测诊系统3.0版本,推出全国首个GAI教师专属成长助手。该系统突破传统“技术逻辑”,以“教育逻辑”为主导,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理论,基于“输出为本”教学范式构建了原创性的课堂教学能力指标模型。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的情感识别等八大核心识别技术,实现多模态教学行为智能分析,并通过与大语言模型的结合,系统在精度、深度和温度三个维度实现了全面跃升。其自然语言智能问答助手可根据每位教师的独特特点,生成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改进建议与方案。这一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教师自我诊断、教学研究、教师招聘、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等多种教育场景,既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也对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大有助益,真正成为提升教师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利器”,为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开启了新篇章。
12月5日下午,作为“湾区教育论坛·第二届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专题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礼堂举行。本次议题吸引了来自粤、港、澳三地以及其他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名师的踊跃参与,充分体现了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这一议题的高度关注。议题四报告环节由华南师范大学谢志勇副教授与池志阳博士后主持。
数智引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协同提质
在主旨报告环节,华南师范大学谢志勇副教授以《数智化教学能力测诊助力教师精准发展》为题,详细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自主研发的“师能帮”课堂教学能力AI测诊系统3.0(GAI)版本,该系统将“输出为本”教学范式理念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和大语言模型技术,精准刻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画像并通过对话式交互提供个性化教学改进建议,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数智化支撑。
华中师范大学徐敏教授分享了《AI赋能师范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重点介绍了针对师范生开发的协作阅读平台,展示了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与跨学科知识融通能力。
华云人工智能研究院吕满院长以《大语言模型赋能教师提质的应用创作》为题,分享了大语言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践。他指出AI不会完全替代教师,但可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教研、科研和个人助理等方面的应用显著成效。
高校实践分享环节精彩纷呈。江苏师范大学程岭副教授介绍了学校在“5G+智慧教育”应用方面的创新实践,重点展示了虚拟现实远程实训、教学技能智能评价等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成效。周口师范学院教务处李亚处长系统展示了AI测诊在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具体做法,分享了新入职教师培训、师范生实习前后测评等环节的创新实践。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刘海军副院长深入阐述了智慧教学赋能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六新融合”智慧环境建设经验,展示了学校在智慧课堂、智慧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基础教育实践分享环节同样亮点频出。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黄斌副校长详细介绍了AI赋能教师成长的新路径,分享了学校利用AI测诊系统开展教师磨课、同课异构等创新实践。清远市清城区凤鸣小学刘颖仪校长系统总结了数字化教学能力测诊助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展示了闭环磨课、科组教研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龙凤婷主任深入分析了AI课堂分析助推学科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实践案例,分享了基于循证研究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路径。
深度探讨:大中小学智慧教研共同体构建新路径
本次议题的圆桌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张晓蕾副教授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大中小学智慧教研共同体的构建: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在“共建之路,'堵点'何在?”议题中,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陈镇民、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柯中明校长就大中小学智慧教研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数智赋能,如何破局?”议题中,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汤少冰副院长、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何冬丽副院长分享了大中小学智慧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创新实践经验。在“持久共建,如何保障?”议题中,华中师范大学徐敏教授、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柴松方校长探讨了大中小学智慧教研共同体构建的长效机制保障问题。论坛最后由华南师范大学谢志勇副教授作总结发言。此次论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为推动大中小学智慧教研共同体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经验与思路。
本次专题论坛的成功举办,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与丰硕实践成果,这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前沿经验与实践范例,更为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在智能化时代的蓬勃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全方位跃升注入了强劲动力与崭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