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南师范大学组团数学学科教师教育专家联合工作室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组团七所高校的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相聚花城广州,共同开展以“新时期数学职前教师培养和教学能力评价”为主题的数学学科职前教师培养研讨会。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赵萍教授组织主持。
工作室组成员合影
开幕研讨明方向
10月25日上午,会议在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开幕。开幕会上,赵萍介绍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及教师教育专家联合工作室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对此次活动的具体安排进行了介绍说明。工作室成员代表汇报了目前各高校关于数学专业师范生与教育硕士培养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表示了对学术研讨会及教研活动的期待。
研讨会开幕式
扎根中学教科研
10月25日下午,工作室一行前往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开展数学学科听评课联合教研。省实关键老师讲授《函数的奇偶性2——函数对称性》展示课,关老师语言风趣,评价性语言生动,课堂氛围活跃,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堂。随后,赵萍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适应新结构,寻找高三备考新策略》的专题讲座,以任子朝的文章为引,展开对新高考试题特点的分析,并从六个部分对新高考复习策略展开介绍。
工作室成员在省实听课
赵萍教授讲座
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关老师的课堂引发了他们对于职前教师培养的深入思考,优秀课堂使他们了解到职前教师应达到的教材研究、板书技巧、课堂用语等方面的要求,进而反思目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讲座内容领会了高校教师对于高考备考研究的方向,认识到重构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学术论坛话变革
10月26日上午,工作室一行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勷勤论坛,了解当前数学教育的变革,探讨高校数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数学教育的教授们受邀参加了论坛,共同研讨“新时期职前数学教师培养”。
勷勤数学教育研讨会合影
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分享了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从选定主题、学科定位、素养培育、任务设置、成果形成、评价标准、开展措施七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鲍建生老师开展了主题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育变革》的报告,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引,介绍了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变革与着力点,侧重介绍了数学师范生的教育,提出了数学教育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曹一鸣教授讲座
鲍建生教授讲座
学术探讨聚焦本科与研究生培养
10月26日下午,赵萍教授、魏国新教授、韩彦昌教授携手两位杰出的基层教育专家马腾冰和朱清波,就教育硕士培养策略及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展开了深入研讨。会上,韩彦昌首先分享了2024年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教育硕士培养方面的举措,表达了与全国师范院校同仁携手寻求更优培养模式的期望。赵萍介绍了数科院“一生一优课”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倡导“富养”师范生,助力每一位教育硕士打造精品课堂。赵萍指出,当前教育硕士培养存在入口生源与出口目标不一致、教育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同质化等问题,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落实“一生一优课”、着重甄选有基层教学研究经验的导师等相应建议。马腾冰和朱清波则从中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研究生能够带着研究课题参与教育实习的期望,并倡议教育硕士在实习过程中更深入地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工作室成员相继发言,结合自己学校的教育硕士培养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教育硕士培养研讨
10月27日上午,工作室成员听取了华中师范大学徐章韬教授《十年探索:师范生进阶培养之路》的报告,以及湖南师范大学袁智强《中学数学师范生对生成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接受度》的报告。
在这次研讨会中,赵萍进行引领协调,为参会人员提供了清晰的研讨方向和深入的学术见解。河南师范大学等六所地方师范院校的数学学科工作室主持人以及工作室成员积极分享了各自学校在数学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实际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研讨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思考角度。在听评课、专题讲座和学术论坛等环节,成员们积极参与讨论,不断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为提升师范教育培养质量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碰撞与融合,既促进了数学学科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还为提升数学师范生教育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据悉,华南师范大学组团数学学科教师教育专家联合工作室将持续举办此类研讨会,持续深入推进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南师范大学组团内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数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师资队伍水平,共同推动师范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教师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