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Reading and Thinking: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第7期名师线上教研会
2024-11-02 21:40:00

1.封面图片(标题下第一张图片).png


10月29日晚,“核心基础”教学改革项目跨校教研活动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线上教研活动(第七期)如期举行。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核心基础”教学改革项目组、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双名计划”)华南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主办,教育部新时代李在良名师工作室承办。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拉萨中学副校长李在良担任领衔名师并做评课分享,教育部新时代“双名计划”——李在良名师工作室成员、拉萨中学教师石磊负责课例展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那曲市课题评审委员会成员项德刚及自治区兼职高中英语学科秘书王双作为评课嘉宾参与活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张倩博士进行主持。


2.海报图片(摘要下第一张图片).png


课例展示

在《Reading and Thinking: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节课中,石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了地震和自然灾害。他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报告文学中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分别描述地震前、地震时的场景和地震后的救援。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地震话题的兴趣,并采用提问法、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3.课例展示第一张图片.png


授课教师自评

石磊在课例展示后围绕学情分析、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了教学反思,并提出最后输出环节应以对话形式开展,让学生拥有更具象的表达情境。


4.授课教师自评第一张图片.png


名师点评(项德刚)

项德刚从以下三个方面肯定了该课例。第一是问题链的设计。石磊设计了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链推动教学环节的进行,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第二是石磊关注细节。如通过在文本中标记,搭建支架,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第三是教学设计与实施基于学情,在课上提问也兼顾不同位置和不同性别学生。


5.名师点评1(项德刚图片)第一张图片.png


名师点评(王双)

王双从“输出为本”的角度对石磊的课例进行了点评。第一,该课以培养核心素养为首要目标,以“输出”任务为导向,实现“输出”倒逼“输入”;第二,该课情景创设和互动较好。以地震视频作为导入,创设真实情境,并且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较活跃;第三,学生“输出”表现较好。石磊在各环节为学生做好了输入,使得学生在输出时自信且积极。最后,王双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输出形式可以更丰富,如增加角色扮演和辩论赛等;二是可以与地理等知识相整合,探索跨学科融合。


6.名师点评2(王双图片)第一张图片.png


李在良老师点评

本次线上教研活动的领衔名师李在良围绕课例主题的选择、阅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石磊的课进行了点评。他特别指出,高中英语阅读课需培养学生字面的理解、推断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欣赏性理解等能力,并论述了本次展示的课例如何落实了以上能力培养。


7.李在良老师点评第一张图片.png


张倩博士点评

最后,张倩围绕“输出为本”教学范式对石磊的课做了总结点评,强调“输出为本”是指思考后的“输出”,而非复述的“输出”。在此基础上,张倩对石磊的课提出了3点优化建议:一是学生座位摆放位置可以优化,以营造更好的合作研讨氛围;二是增强任务的情境性,区分任务、问题和活动的区别,避免将问题或活动等同于情境性任务;三是找寻文本蕴含的核心知识,新闻报道的核心是有条理且生动地描绘时事事件,任务设计、活动开展应紧紧围绕核心知识。


8.张倩博士点评第一张图片.png


合影留念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提升教学水平,做好教学工作,需要精雕细琢,不断打磨,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相互交流与切磋。本次名师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灵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让我们在教和研的“交响曲”中,越行越远,在三尺讲台上演奏出更加美妙的乐章。


9.合影留念第一张图片.png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

邮编:510631

电话:020-85217630

学部公众号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