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晚,新时代中小学名师领读会(第十四期)暨“核心基础”教学改革项目组“悦”读分享会(第二十四期)如期举行,本次共读的书目是《走向智能时代的因材施教》。活动由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华南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和“核心基础”教学改革项目组主办,由教育部新时代令狐林名师工作室承办。
本次读书分享会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张倩博士主持,由教育部新时代令狐林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领读,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们及各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河南省中原名师项目学员及华南师范大学“核心基础”教学改革项目组全体成员及实验校教师、教师教育学部研究生参与本次读书分享会。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首期香港领航计划的50位校长、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既是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基地,也是香港教师研修及交流基地,教师教育学部作为具体执行单位充分发挥“双基地”的平台优势,为内地名师与香港领航教师、校长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名师领读会作为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培养项目的常态学习活动,被纳入香港领航计划的课程资源,接下来每一期名师领读会都将有香港领航计划的学员们参与。名师领读会是内地与香港教师互动交流常态化开展的开端,未来,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将进一步创新机制推动两地教育融合发展。
令狐林老师的分享
分享会伊始,令狐林老师对《走向智能时代的因材施教》一书进行了精要概述,内容包括作者简介、章节框架、以及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石。接下来,令狐林详细阐述了智能时代因材施教的内涵和意义,探讨了智能技术在因材施教中的应用场景,并介绍了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三种实践类型。
张佳老师的分享
张佳老师在分享中指出,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应综合考虑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四个层面,强调了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至关重要;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精准化教学成为可能;多元化的教学场景和智慧课堂的构建促进了协作学习,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俄底扎咪老师的分享
俄底扎咪老师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智能技术对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支撑作用。接着,探讨了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多种应用,如智能AI文学语言工具Kimi在辅助教学中的运用。最后,俄底扎咪强调了智能技术在因材施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帮助教师更科学地理解学生的特点,提供更精准的教学辅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周建朗老师的分享
周建朗老师探讨了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型,指出教师正从传统角色转变为教学设计者、内容开发者和技术整合者。为适应这一变化,教师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他建议教师学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改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程积富老师的分享
程积富老师展示了智能技术如何助力因材施教的实践并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他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智能技术如何通过逼真视频和智能批改等手段优化教学和管理。他强调,随着智能教育平台的崛起,教师需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以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
巴蜀小学的数字化教育探索
巴蜀小学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的牵头学校和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行动与中区的试点学校,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搭建了学教小助手资源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覆盖全学科、全单元、全课时的结构化资源,并开发了课堂互动工具,实现了资源、终端、过程评价的一体化,有效助教助学助创,确保了教研学评的连贯性,推动了智慧教学和个性化自主学习。
令狐林首先分享了巴蜀小学如何利用数字化资源来辅助教学;其次,介绍了学校的智慧化教学平台和工具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家校社一体化的协同策略。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字化资源、工具软件和智能技术实现常态化的优质教育和高水平的因材施教。令狐林强调,教育是一种实践哲学,需要我们真心做、做到真、做至美。面对智能时代的挑战,我们应携手持续探索因材施教的未来之路。
活动总结
最后,张倩对本次分享会做了总结。此次分享从理念、实操和具体案例等多个层面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尽管技术的革新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为高水平因材施教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拥抱这一技术,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将其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