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教师教育学部学科建设工作,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指导与管理,学部推行“两月一次一周”的学术创新周的工作机制及人才培养改革,鼓励导师及创新团队带领研究生合力进行集中科研创新攻关,并依此形成新的常态。2024年4月22日至4月28日,学部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学术创新周,各团队汇聚智慧、探讨前沿,在对话交流中碰撞创新思想、感受学术魅力、产出科研创新成果。以下为学部部分团队的创新周工作回顾。
王红教授指导工作
王红教授团队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及师资供需配给研究”阶段性进展为主线任务,同时围绕核心基础教育实验、劳动教育专业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三个话题,分成6个小组进行集中攻关,课题组全员采取工作例会汇报的形式进行深入研讨。王红教授深入了解6个课题小组当前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就小组聚焦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进行研讨,并对未来的研究计划与研究目标进行了指导。通过现场交流方式,各课题小组在思想碰撞中捕捉智慧的火花,就课题需要解决的教师教育体系重大现实问题、核心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推进与升级、大模型优化完善测诊系统功能、劳动教育政策和热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更加明晰研究问题的内在逻辑,为推进课题和各项实验项目的顺利进展助力赋能,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红教授团队研讨现场
罗一帆教授团队由罗一帆、黄道鸣、张臣三位老师和在校研究生组成,主要围绕“金种子课题申报”“研二专硕学生论文研讨和校级课题开题”“研三学生毕业论文进度”进行研讨和交流。通过课题申报指导、申报书撰写工作坊、案例分享、互动讨论、政策解读、模拟评审等形式,顺利完成了三个“金种子”项目申报书撰写。同时,对研二、三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进行深入的检查和讨论。研讨过程中,每位学生详细汇报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进度、目前遇到的难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们获得了宝贵的反馈和建议,为后续的论文撰写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罗一帆教授团队研讨现场
在学部总体要求和师门近期研学项目安排指导下,由左璜教授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为期一周的学术创新周学习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学校实地调研、同伴交流等多元学习方式,深化了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深入学校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与中小学生进行了互动,还与一线老师及校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些交流让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了研究的真谛与魅力,激发了他们对学术探索的渴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参与和深刻洞察力,预示着他们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将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左璜教授团队线下研讨现场
华维勇副研究员团队以“关注前沿·创新领航”为主题,深入推动研究性学习。围绕课题申报和研究选题,华维勇副研究员为同学们提供精准选题指导,耐心解答疑问,鼓励他们勇敢探索学术前沿。在论文写作中,华维勇副研究员强调选题创新的重要性,在论文写作框架结构上,警示“头重脚轻”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更多篇幅聚焦于问题的深入剖析与讨论。经过团队的共同探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成功完成课题申报,更在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坚持“关注前沿·创新领航”的理念,推动科研创新,力争产出更多卓越成果。
华维勇副研究员团队开展线上研讨现场
李昊副研究员、韩裕娜博士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学术研讨、咨询论证与论文开题学习,由导师手把手教学传授学术科研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技巧。本团队首先围绕“问题意识与系统思维培养”进行在线座谈,接着聚焦“学术研讨与选题、金种子课题撰写”进行深度讨论和协作。通过深入研究课题背景、撰写申报书,成员们对专业知识和学术规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科研方法有了更系统的掌握。成员们不仅提升了文献检索、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李昊副研究员团队线下研讨现场
王清平副编审团队围绕金种子课题申报、毕业论文撰写、劳动教育课题课程框架、社会情感能力学习调研任务开展学习和研讨。在一周的集中攻关和集体研讨下,团队成果颇丰,金种子课题申报书顺利完成,论文写作理论认知更加明晰,劳动教育课题课程框架基本确定,社会情感能力学习调研任务在计划中推进。
王清平副编审团队集体研讨现场
童汝根副教授团队以“科研起航,守正创新”为主题,主要围绕“金种子课题申报”“重大课题推进”“小论文撰写”三个方面进行研讨。通过集中攻关和有组织科研,组内个人在童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金种子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并成功提交。完成了重大课题下后续论文写作大纲的梳理和文献的收集。在小论文进度方面,组内已经产出较为成熟的成果一篇。
童汝根副教授团队研讨现场
童宏保副研究员团队以“基础教育教师高质量发展学习成果汇报暨课题申报指导”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部分课题汇报环节,主要围绕《广东省中小学校长数字领导力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作深度研讨和指导;第二部分论文进展环节,主要汇报了广东省与上海市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析比较,国社科论文《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评价》,并从研究的进度和难题进行了分析和指导。
童宏保副研究员团队线下研讨现场
郑海燕副教授团队以课题申报指导为核心为同学们提供了专业、权威的指导和建议。首先,郑老师细致地梳理了从课题选择到申报材料准备的全过程,让同学们更加了解申报程序和要求。其次,郑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和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使大家能够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此次研讨会的内容紧密结合科研实际,加入了spss的讲解和实操,针对性强,同学们获得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郑海燕副教授团队线下研讨现场
雷丽珍副教授团队围绕实证研究方法学习展开,师门同学通过自学+带学的方式,深入了解实证研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掌握操作技能、提升研究水平和学术能力、促进师门成员的学术合作和交流。此外,本轮学术研讨以任务为导向。在创新周之始,雷丽珍教授就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分工。研一同学要在创新周完成金种子课题申报书的撰写,研二同学需要初步完成毕业论文调查问卷的编制。在学习方式上,雷门师兄师姐还采取带学的方式,向师门同学分享了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经验及实操展示。周健主要围绕在论文写作中可能运用到的基本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了讲解。
雷丽珍副教授团队线上研讨现场
谢志勇副教授的团队以“如何写好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为主题,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性学习。一方面,导师通过师门同学的案例及同门之间的深度讨论,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写好论文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不断积累研究经验和成果。同时,还要注重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谢志勇副教授团队线下学习现场
钟罗金副研究员团队在本次创新周活动中汇聚团队成员的智慧与力量,推动个人学习与研究进展的分享,推进教师培训师书稿撰写,细化并完成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和金种子申报内容。创新周活动期间,师门成员围绕个人学习进度汇报、书稿写作思路分享及任务细化与分配、课题申报书撰写以及专家讲座等多个环节展开工作。
钟罗金副研究员团队线下研讨现场
廖文博士团队在本次学术创新周围绕“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学术训练,涵盖调查研究设计、开题报告修订指导、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等多项内容,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学术科研积累。廖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一起深入讨论了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思路,并提供了宝贵的修订建议。其次,协助学生设计调研方案以及调查问卷,确保问卷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准确反映研究目的,为后续的实地调研提供了重要支持。
廖文博士团队线下研讨现场
本次学术创新周活动圆满落幕,但这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据悉,学部统一部署,由学科与科研办具体安排,所有团队参与,每学期期中第9周和期末第18周加上自选的开学前1周作为固定的学术创新周,形成“两月一次一周”的集中学术创新攻关,为学部全体师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和新的制度安排。学术创新周展现了各团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活力,不仅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在团队的学术研究工作上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在未来的研究征程中,各团队将继续保持团结协作的氛围和守正创新的势头,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做扎根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学术创新研究,为学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