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教师的人格力量——就当前教育领域热点话题的对话
2023-09-18 16:56:00

“ChatGPT会让教师失业吗?”“最聪明的中小学生谁来教?”……《团结报》记者就教育强国及当前教育领域热点话题对我部部长王红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

记 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您认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者如何共同服务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王 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相互关联。高等教育发挥龙头作用,它跟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对基础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基础教育阶段奠定了一个孩子人生成长的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思维基础以及人格心理。

高等教育不是海市蜃楼,它一定建立在基础教育的框架基础之上,高质量发展更是如此。没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没有高素质的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所以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基础教育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用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卢晓中:教师教育面向和服务于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教师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能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点,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

教师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其意义在于引领与创生。其中引领意义包括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引领教师发展的方向等;而创生意义则在于创生新的教师教育模式,尤其是要充分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对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影响。

姚 炜:基础教育是一个打基础的教育阶段,打牢了这个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整体建设。同时,高等教育也应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基础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教育强国体系建设。

记 者:8月31日,教育部举行记者发布会介绍,今年将启动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即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优秀教师。您如何看待这项计划出台的意义?

王 红:“国优计划”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对于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化推进,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高水平综合类大学与师范院校可以实现联合协同,使教师培养既有高水平的学科背景,也有扎实的教育教学本领,从而真正培养出更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其次,“国优计划”对于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国优计划”主要着力于研究生层面的培养。目前随着教育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师的学历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国优计划”推动了尤其是理工科教师研究生层次人才的培养。

最后,“国优计划”也是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师资培养的一种探索。“国优计划”不仅仅是探索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本身,更是探索怎样培养出一批能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中小学教师,从而实现从基础教育阶段起就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

卢晓中:“国优计划”是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该计划着眼于夯实基础教育这一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形势下,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和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遇。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是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需守正创新。而对于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来说,则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加强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并根据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推动教师教育的创新发展。

记 者:本次论坛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到了ChatGPT等人工智能程序对于教师和教育的影响。您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价值如何体现?

王 红:ChatGPT的出现让我们进一步思考教师的专业性如何体现。过去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对知识的掌握,然而ChatGPT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知识获取的问题。因此,教师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懂得什么知识,还体现在以什么样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把握知识,即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关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此外,教师的专业性还表现在教育学关系的建构上,构建师生关系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爱。而这些恰恰就是ChatGPT做不到的。

姚 炜: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需要教师潜下心来教学生,尤其是更加注重师德的培养。什么是师德?以我自己为例,初三暑假时,我的班主任把班里的同学叫到自己家的小客厅里补课。家长很感动,甚至有的家长拿鸡蛋、土特产去感谢老师,但老师什么都没有要,这就是师德的体现。在我看来,在今天的环境下,教师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人格的力量,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学生,用崇高的师德来施教。这个是机器不能取代的。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

邮编:510631

电话:020-85217630

学部公众号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