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研讨齐发力,助推教学成果孵化 —华南师范大学首批基础教育访问学者第六次脱产研修如期举行
2022-05-10 17:21:24

“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我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在任务驱动中成长,收获颇丰。”来自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的访问学者陈青天说。2022年3月至4月,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与26个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安排下,110名基础教育访问学者相约云端迎来第六次研修。

image.png

此次研修由“集中学习+工作室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主要围绕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和孵化设置课程。基础教育访问学者们均是具备学术潜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突出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他们在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中,积累了很多鲜活的一手资料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独创性成果挖掘与提炼的能力,缺乏系统梳理材料进行教学成果申报的经验,为提升基础教育访问学者培育教学成果奖的能力,学部邀请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单位重庆巴蜀小学的李永强副校长以及花都区秀全中学郭飞红校长、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袁卫星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姚轶懿副主任从不同角度对访问学者的教学成果奖培育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强化指导。


李永强:《学科+成果的培育与实践》

“关于教学成果奖申报的主题报告听过不少,但是如此深刻地将学校教学改革完完整整呈现出来的还是第一次,巴蜀小学的成功绝对不是华丽的成果报告申报材料,更多的是抓铁有印,踏石有痕的教育实践、探索和改革。我想任何一个老师、一个学校主动地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教育发展联系在一起,扎根教育教学一线,扎实地开展研究、改革,教学成果一定能获奖”来自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的访问学者高秀丽感叹到。课上,李永强以该校的教学成果奖为例与访问学者分享该校十八年的培育历程,围绕“是什么(认识)、什么样(样态)、怎样做(培育)和怎么起步(动机)”四大方面详细阐述巴蜀小学十八年的育人模式探索和改革,形成了“学科+”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模式

image.png 

 

郭飞红:《将日常的琐碎成果化》

“平时我们的工作太忙了,疲于应付琐碎的日常,哪有时间做研究”郭飞红从自己过往的经历提到。郭飞红从“系统思考、成果提炼、闭环管理”三方面指导访问学者们如何把琐碎的日常成果化。她从为什么要将琐碎的日常成果化讲起,指导访问学者如何把琐碎系统化:从碎片化到结构化,把琐碎变成果,一线串珠、鱼骨结构、金字塔结构,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经验型教师如何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最后,她鼓励访问学者加强系统思考、顶层设计,找到一条合适的研究主线,更聚焦、更系列化地开展研究工作。

image.png


袁卫星:《拓宽生命的长宽高——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20年探索》

“教育是一种拓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生命的长宽高的事业!至于如何拓展,是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不同而已”袁卫星从成果概要、研究过程、成果应用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命教育课程成果是如何培育的。生命教育课程成果从2001至今经历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地推广和运用。他鼓励访问学者要在一个领域坚定地研究下去,不断挖掘,做出自己的成果。

image.png 

 

刘良华:《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哲学视角》

“听刘教授的授课,引起我们对生活、工作、做人的许多哲学思考,尤其在工作中,我们往往局限于学科或教育视角,而缺乏从更高的哲学角度去思考”来自中山纪念中学的访问学者林志英提到。刘良华从哲学视角引导访问学者如何做好课程与教学改革,为访问学者教学成果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重点阐述:什么是哲学思考?指出哲学思考其实就是分类,分类的三个标准是不重复、不交叉、不遗漏。分类其实就是找关系;什么是逻辑关系?包括:表里关系、因果关系和对立统一关系。关系找好了,分类就能做好。

image.png 


姚轶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什么、怎么评?特等奖、一等奖是如何“炼”出来的?——兼谈我眼中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奖人》

“如何才算是一个好问题,明明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写在成果奖中就不是一个好问题”,访问学者对此感到困惑不已。姚轶懿作为教学成果奖申报的观察者,借助两篇网络红文与访问学者分享“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什么、怎么评?特等奖、一等奖是如何‘炼’出来的?”并通过分享2021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校长周少伟的申报案例,鼓励访问学者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随时保持反思,即使并不理想甚至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十几年如一日重复坚持做一件事,不断钻研,定能出成果。

image.png 

 

两天集中研修为访问学者在培育教学成果,规范、科学、高效的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也是继2021年7月教学成果奖申报培训之后再一次以教学成果奖培育为主题开展的集中研修。经过持续地培育和打磨,2021年访问学者和工作室主持人共拟获14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为冲击更高一级的教育教学成果奖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工作室主持人及基础教育访问

学者拟获奖名单

image.png

 

研修的第二阶段,访问学者们纷纷进入到工作室学习,工作室主持人根据访问学者的基本需求,精心策划、延续深化之前的学习内容,量身定制研修活动。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访问学者们聚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研究学习和实践创新探索。如黄丽燕、徐曼菲两位教授组织访问学者与一线教学名师、外文学院四位本科生代表举行“同课异构三人行 名师引领促发展”活动,曾玮工作室到访问学者学校现场听课评课,这些活动,促使访问学者与教育同行、师范生共同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提升教学教研水平;胡小勇工作室则以“专家视角-智能工具-课例观摩-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为主线贯穿学科课堂教学,组织访问学者参与主题讲座、专题研讨与反思改进,探索智能技术赋能高质量教育的美好未来;赵萍工作室围绕新高考高三备考策略、论文和教学成果优化进行,工作室部分成果已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和华南师大学报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三天的工作室研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干货满满,沉浸式的学习让我们体验更鲜活,收获更大。”基础教育访问学者纷纷谈到。

image.png 

image.png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

邮编:510631

电话:020-85217630

学部公众号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