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名师领航丨带你走进北京怀柔课堂
2020-06-23 15:41:26

编者按:
  疫情当前,教育部首期名师领航工程学员们坚守奋战在战“疫”第一线,做出了许多宝贵的探索。为贯彻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项目精神,检验领航名师的示范效益,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华南师范大学培养基地以“核心基础 思维课堂”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以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为抓手,聚焦中小学教师培训,以切实推动教师创新实践落实在行为中为宗旨,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培训时心动激动,返校后一动不动”的普遍现象,设计了“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聚焦教师培训助推行为转化的路径、方向、动力等要点,破解让教师创新“从不动到行动”的关键问题。同时,有力地推动了14名名师领航学员的成长。

本期的“领航在华南——云端更精彩”专栏,我们刊发北京一零一中怀柔分校李从林老师的《“双微”引领  共同成长》:

一场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同学不得不面对线上教学带来的各种挑战。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老师们从讲台前走到屏幕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老师们掌握了线上教学的基本技术要领,一个个由学校领导牵头组成的学科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班主任管理团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是居家学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与学校的分离,学校常规的教育活动无法开展,在客观上形成了师生之间线上学习多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建设、劳动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德育教育失去了鲜活的载体。为了培养学生在疫情期间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作为一名学生发展的负责人,在北京一零一中集团总校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了以学生成长共同体为主要形式的“微团队”,设置“微任务”,发挥团队中每一名成员的优势,团结协助,相互促进,相互鼓励,使得居家生活学习期间,学生的成长没有按下暂停键。

一、建立“微团队”,设置“微任务”

1、微团队---学生成长共同体

线上教学团队可以在原有教研组、年级组的基础上,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形成。但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团队应该怎么建立?如果还是以班级为单位,学生数较多,必然会出现交流不充分,指导不到位,了解不深入的情况,难以取得实效。基于以上情况,在集团总校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以学生成长共同体为主要形式的“微团队”。学生成长共同体是基于学生成长关系而形成的班级内的子社群,按照“异质、均衡、互助、共生”的原则,由学生与学生成长促进者 (包括指导教师、家长志愿者、学长志愿者和其他辅助者等)共同构成的学生合作成长团队。根据学生自愿组合的原则,在班级成立多个学生成长共同体小组,每个小组以 6-7 人为宜,分组时兼顾学业成绩、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小组成员合理搭配,班主任在小组成立的过程中只是起到指导和协调的作用。共同体成员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资源共享,彼此分享情感、思考、体验和观念,对团队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长共同体小组成员既包括学生,也包括学生成长的促进者,通过这个小组把学生、老师、家长、学长有机联系到一起,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与个体成长。小组成员之间的鼓励与帮助,使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内心产生的恐慌、无聊、孤独、茫然逐渐变为安静、充实、温暖、明亮。


图片 7.png

建立微团队—学生成长共同体


2月11日学校制定学生成长共同体方案,由德育副校长牵头,学生发展中心组织,有序推进,2月15日,全校34个班级共成立了181个学生成长共同体小组“微团队”,每一个小组全体成员集思广益,为团队命名,制定团队目标并以此作为小组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导和价值追求。“奇思妙想组”、”梦之翼“、“复习者联盟“、”锵锵五人行“、”风之利刃“、“梦的六次方”、“弯道超车号”、“卓尔不群”┈┈,一个个口号响亮有具有个性的组名在告诉我们,孩子们已经把自己纳入了团队,接下来他们也会为团队的发展而努力。“成长共同体”,让居家不再孤单,大家共同学习,互通有无,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促进了学生在疫情期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共同体”成为了师生在延期开学期间最基层的组织和最温暖的归属。


微团队与微任务驱动共同成长

演示文稿1_01.jpg

 

2.微任务——成长共同体成员的职责分工

成长共同体定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互助成长型的团队,就要发挥小组每一名成员的积极作用,培养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成员在组内均需承担某项具体职责,小组成员的职责是以“微任务”的形式体现。

班主任:是班级资源统筹者、协调者和学生发展总指导者。班主任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成立班级学生成长共同体并分好小组;协调班级任课教师、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工作并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与各组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每周优秀组员和优秀小组的评选推荐工作。

指导教师:由班级任课教师担任。了解本组学生思想、心理状态,关爱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及时表扬鼓励先进、鞭策激励后进;发现问题并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微任务”是每天与组长沟通做好学生的各项记录工作,共同推荐优秀组员 1 名给班主任。每周主动与每个学生组员沟通 2 次,与班主任沟通 1 次;每两周与组员家长沟通 1 次,发挥好导师的桥梁作用。

组长:全面负责小组事务,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微任务”是督促组员每日计划完成情况;协调各“长”完成工作;及时总结,调动组员积极性;积极配合指导教师、家长志愿者;了解组员的思想动态和各种特殊情况,及时向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反映汇报。每天与指导教师沟通,每周共同推荐优秀组员 1 名给班主任。

纪律考勤长:做好组员的每日考勤工作,为共同体成员开展各项活动提供纪律保障。

健康运动长:督促组员合理饮食,完成每日运动;每周组织 1-2 次居家体育比赛;与班级体育委员、体育老师及时沟通。

阅读休闲长:督促组员完成每日阅读;每周组织 1-2 次居家休闲娱乐活动。

家务劳动长:督促组员完成每日家庭劳动;每周组织进行 1 次厨艺或其它劳动技能展示。

作业检查长:督促组员完成每日家庭作业;每周汇总各科作业情况并与课代表、任课教师及时沟通。

家长志愿者:由班主任在班级学生家长中招募。配合指导教师做好工作;与班主任和学生组员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发挥好家校和亲子沟通的桥梁作用;为学生组员提供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力保障;为学生组员提供一定的职业咨询。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能够走进他们内心的往往并不是他们的父母而是他们的同伴。但是长期居家生活学习,学生缺少学习的伙伴,缺少交流的渠道,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找到“组织”,能够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上的困惑与同伴交流。因此,学生成长共同体还从高年级招募学长志愿者,让学长成为孩子的伙伴,利用学长的自身经历引领小组成员成长,利用学生的学科特长为共同体小组成员答疑解惑,在遇到疑难的问题给予经验上帮助。


微任务驱动学生成长

图片 20.png


二、双微机制驱动“线下活动与线上交流”

1.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

为了最大可能发挥学生成长共同体的作用,我们组织了各种有趣或者有教育意义的小组活动,如:比拼做家务、献给妈妈的爱、知识竞答、三行情诗、清明网上祭英烈等。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为亿万中国人的安全健康选择冲锋在前,负重前行,而一零一中怀柔校区的师生们也早已把责任担当内化为生命自觉,居家学习期间,我校通过“成长共同体”组织了多次以向祖国致意、向英雄致敬、为身陷困境的同胞加油等主题活动。每周一早上7:40,举行线上升旗仪式,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组织召开线上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学会思考问题,培育大爱情怀。

与此同时,学校心理室也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为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每周更新心理音频微课。目前已更新的6期主题分别为“幸福从来都不复杂”“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之间只有手机”“幸福是:当快乐遇上意义”、“居家隔离,亲子关系up up”、“如何理智对待起床这个问题“。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开设电话、微信服务,为全校师生及家长提供心理辅导支持。

在线上教学期间,最辛苦的就是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辛苦。他们是成长共同体的引导、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除了要完成授课任务,还要负责家校之间的琐碎事项沟通,学生的每日健康信息汇总和上报、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心理健康辅导等。

图片1.png

“微团队”导师和家长线上交流


图片 21.png

线上活动:主题班会 

              

图片 22.png

线上活动:升旗仪式


2.开好小组交流会

“微团队”的“微任务”是否完成?在学生成长共同体运作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召开小组交流分享会是就成为落实学生成长共同体“微任务”的重要环节。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分享,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鼓励,取长补短的作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在交流会上能够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思想,分享各个小组好的做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快速反应。

小组交流会每周召开一次,由组长组织,学生、指导教师、家长志愿者、学长志愿者共同参加,利用微信群或钉钉直播、腾讯会议等作为多方互动的软件平台进行交流。会议时间一般约40分钟,首先是小组内各负责人结合本周组员在学业表现,遵守纪律、家务劳动、阅读休闲、居家锻炼等各方面情况逐一汇报,每人1-2分钟;然后是由组内成员逐个发表本周内的学习、生活感受,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者困难,每人2-3分钟;最后是指导老师、学长志愿者以及家长志愿者对小组成员的优秀表现提出表扬,对学生们遇到的共性问题给出指导性建议,3-5分钟。

为了指导班主任开好小组交流会,我们绘制了思维导图,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如下图:


图片2.png

小组交流会思维导图


从两个多月的成果和反馈来看,“成长共同体”模式实现了协作学习+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三位一体的目标,让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变得有计划、有规律、充实、高效!

三、建立激励机制,实现良性循环

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团队良性运作的保障。学生成长共同体在小组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组内成员根据平时的生活、学习等表现进行投票,每个小组评选出每周综合表现最佳组员,各小组评选汇总后形成一周班级最佳组员,上报年级组,年级组每周进行一次统一的表彰。在此基础上,每四周进行一次校级的表彰,我校第一次表彰了130名同学,第二次表彰了241名同学,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学生没法集中受奖,但是学校还是通过快递给获得表彰的同学寄送了校长热情洋溢的祝贺信,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孩子们收到的祝贺信不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吗?在6月1日全面复课之后,学校把网课期间表现优异的团队称为“成长共同体班级领跑者”,并在全校范围进行了表彰,小组成员受到鼓舞,得到肯定,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必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图片3.png

受表彰的成长共同体“微团队”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每一个都不是局外人,我们每一名师生都要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做好积极的应对,不要抱怨因为“变化”而带来的不适应,而是要开始破局而出的尝试。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成立真是在疫情背景下的主动探索。疫情,并没有让我们停止成长的脚步!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

邮编:510631

电话:020-85217630

学部公众号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