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与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就“广东省师德师风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召开专项论证会。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书记连泽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郑航、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魏则胜、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蔡辰梅、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校长林黎华、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校长林伟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冬梅等组成专家团,重点对广东省师德师风课程资源建设主题、内容与形式进行论证,并得到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熊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王岩、华南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王颖等对课程资源建设的书面指导,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常务副主任王红、基地办公室主任王清平、基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谢光灵、基地培训与课程资源部负责人戴双翔、刘华杰等出席论证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增强校长教师公共危机防范意识,我校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与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研制全省师德师风教育课程资源。为提升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全面地开展工作,特召集高校教授、一线中小学幼校长园长等,对课程展开专项研讨。
会上,王红常务副主任总结现阶段课程资源建设进度,对与会专家提出以双重身份论证的想法,即专家团“既是专家,也是用户”,既要从专家角度出发,多方面、多角度对主题内容与结构进行批评指正,也要根据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身份,对课程提出想法和意见。
戴双翔博士、刘华杰博士分别就高校、中小幼教师师德师风课程资源建设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
郑航教授提出结合当前全球化与国际关系背景,高校课程应重点关注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要求;中小幼课程更应注重典型案例选择,关注一线教师思想与专业能力的共同进步。
魏则胜教授强调“课程思政”主题需明确其定义与内涵;在课程设计中应关注教师心灵与成长;课程顺序需符合“教师个人成长”的逻辑顺序,从理性到感性、从规则到方法、从具体要求到价值观修炼。
蔡辰梅教授从“问题导向”入手,提出“非线性”课程内容设计的方式,即围绕典型案例对具体问题展开概述;特别提出“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课程题目应使用更“接地气”的表达,以期产生共鸣。
林伟贞校长就中小幼课程提出五点想法:
第一,课程总体上应做到“高位引领”,加强教师“依法治教”的观念;第二,“以案说法”,即通过正面典型案例,加强一线教师对“师德师风”的直观感受与体验;第三,优秀学习资源共享,向一线教师提供学习途径与工具;第四,拟定“负面清单”,严肃强调师德师风底线与原则;第五,增强教师自信,从一线教师身份出发,规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林黎华校长提出课程名称应从一线教师角度出发,采用更柔软、温暖的表达方式;注重课程内容的聚焦与定位问题。
吴冬梅园长提出本次课程资源建设中体现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内容相对较少;强调职业道德的培训应放在教师培训的首位,并推荐电影《星星的孩子》、《幼儿园》等。
连泽纯书记建议课程设计可引入部分央视新闻播放的正面案例,并对整体课程提出统一风格和系统化的建议。
专家团对“广东省师德师风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方案总体给予肯定,并对课程主题、内容与形式给出极高评价,最后,专家团一致同意该方案的通过论证。
通讯员:刘禹彤
审 核:谢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