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华师成立教师教育学部
2018-07-13 09:01:00

7月12日,华师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此举将给广东中小学老师,带来深远的影响。



7月12日,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揭牌仪式暨教师教育高峰研讨会在石牌校区召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等领导和知名优秀教育行业领军者,全国30余所代表性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同行及省内外200余位基础教育一线名师和名校长们共聚一堂,见证我校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等机构的揭牌,共同商讨教师教育发展大计。

据介绍,揭牌仪式所展现的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都是服务基础教育的机构和资源平台,为教师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揭牌图片.png


全国首家教师教育学部

作为全国首家教师教育学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成立于2018年2月7日,是华师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落实广东省建设“新师范”战略的背景下成立的。顾明远先生称赞为“师范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部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立的创举”。

其目的在于通过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以及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创新型内部管理体制,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激发教师教育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教师教育学科繁荣发展,实现华南师范大学在新时代“教师教育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的发展目标。

教师教育学部的功能定位:统筹全校教师教育资源,统领全校教师教育工作,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学部是教学-科研-管理型单位,兼具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和统筹管理双重职能。

教师教育学部涉及的业务范围:师范类本科生培养、教育硕士培养与管理、其它教师教育领域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各层次人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和校长、教育干部等各类职后培训以及面向基础教育的研究等。

教师教育学部的机构设置:学部是虚实结合的单位,下设三个实体性质的二级建制的学术单位,三个直属学部的内设业务管理机构,分别承担师范生协同培养、教师(校长)职后专业发展、教师教育专业技能实训、教育硕士培养与协同管理等功能;五个省、部委托业务管理平台,履行省、部有关项目的统筹管理职能,承担全国师范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的研发与运行、维护等职责。

教师教育学部首任部长由副校长胡钦太教授兼任;常务副部长由王红教授担任;教务处处长熊建文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卫教授、学生工作部王岩部长分别兼任副部长。

学部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委托的师范类专业认证信息管理系统研发、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制及平台研发、2018年度师范类专业认证受理学校培训会,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牵头推进“一校四地”协同实施广东省创建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区等任务;学部将探索通过开辟人才试验区、对于教师教育类师资选聘的特殊政策、从中小学一线“柔性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设立特级教师流动工作站、建立招聘基础教育领军人才进入高校工作的绿色通道制度等,充实学科教育教师队伍,改善教师教育队伍结构。


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接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顶级湾区,华南师范大学将坚持“粤港澳合作、国际化办学、部省市校共建”的建设思路,采用全新合作办学机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和东南亚地区,积极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化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

第一,要建设成世界卓越教师的摇篮。面向国际未来教育变革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需求,全部采取港澳及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打造世界级湾区教师教育共同体,参考国际先进办学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竞争力、引领教育变革的卓越教师和教育领导者。

第二,建设成汇聚教育名家的高地。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面向全球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汇聚一大批国际化的高水平教师教育师资,按照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完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与评价激励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教师教育人才高地。

第三,建设成中国教师教育的窗口。面向国际教师教育理论与科技前沿,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前沿创新研究,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教育理论、技术成果、行业标准和决策咨询报告等,成为中国教师教育创新的制高点和创新成果展示的窗口。

第四,建设成湾区深化合作的典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是创新合作机制。华南师范大学将牵头联合港澳两地高校、引进若干国际一流高校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满足粤港澳及东南亚基础教育需求的办学体制,破解教师流动的区域壁垒,打造大湾区跨体制合作办学的创新示范区。

 


对于华师的举措,嘉宾们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下出一着“先手棋”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指出,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教师教育排头兵,从建校之初,就矢志教师教育,大力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引领南方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为广东创建教育强省,建设南方教育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伟指出,学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部,在全国师范院校是首创之举。而我们所看到的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等等一系列的创新平台,更无一不展示了华南师范大学致力于教师教育事业的实力和勇气。可以说,率先成立教师教育学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等一系列动作,都彰显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开拓创新。华南师范大学用实际行动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为全国的教师教育领域改革和实践做出了表率,做出了示范。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华南师范大学能够奋疾扬鞭、深入探索、积极创新、勇当重任,在教师教育领域为华南乃至全国取得更大的贡献!

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指出,作为南方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在广东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进程中,华南师范大学切实做到、也做好了表率作用。今天,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挂牌成立,是对广东“新师范”战略的精准回应和延伸,也是在探索深化湾区合作中,下出的一着“先手棋”。此外,华南师范大学还组建了一系列的创新平台,如与广州、东莞、中山、汕尾四地共建的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这些平台都成为构建广东特色教师教育模式的重要载体和“新师范”战略落地实体,它们的成立,也让我们看到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格局与担当。

 


多年来,华南师范大学致力联动周边地市教育工作,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为广东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及教育改革重大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希望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担当广东省教师教育的“先行实践者”和“保驾护航者”,凭借自己的优势特色在未来不断寻求更新的突破、更高的格局,引领广东省“新师范”建设和湾区教育合作事业发展。也希望教育部领导对广东省和华南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实践给予更多指导,广东将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大力振兴教师教育的号召,全力以赴,在教师教育方面不断探索和贡献更多的广东经验。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90岁学界泰斗顾明远先生,不仅欣喜答应邀约,并且主动提出要与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座谈。顾明远提到,全国的师范院校都走遍了,华南师大是来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学校。今天又一次来到华师,感觉到非常的亲切。顾明远称赞,“师范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部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立的创举”,此举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培养“四有”好教师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希望学部深化教育改革、理论联系实际、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顾明远先生还亲笔书写了给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的贺词,校党委书记朱孔军接受了顾明远赠送的墨宝。

 


王恩科校长表示,学校作为华南地区既省部共建又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师范大学,在国家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和广东省新师范建设方面理应率先垂范。作为全国首家教师教育学部,学部不同于现有的教师教育学院,其目的在于通过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推动学校教师教育学科繁荣发展,开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

 


此次,学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部,更加凸现学校服务于新时代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决心,也提升了教师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更加创新教师教育事业内部管理体制,发挥统筹全校教师教育资源、统领全校教师教育工作功能,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更加激发教师教育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教师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和教师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变革,服务于华南师范大学在新时代“教师教育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办学目标。

随后,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学院Ellen Goldring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副系主任陆佳芳副教授、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辅助处处长黄逸恒、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陈志峰分别致辞,他们对教师教育学部和粤港澳教师教育学院等平台、机构的成立表示祝贺,对教师教育事业的前景充满期待。

 



高端论坛还进行了签约仪式和学术论坛

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华南师范大学与广州、中山、东莞、汕尾四市教育局协同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签约仪式及启动仪式表达了华南师大发挥地缘优势、服务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均衡的决心。

 


教师教育学部200名基础教育一线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兼职教授聘书颁发仪式则为教师培养和培训协同育人,全面落实大学-政府-学校“UGS”模式充实学科教育教师队伍,改善教师教育队伍结构提供支撑。

 


教师教育思想盛宴

学术论坛由“明远教育书院”对话“山长讲坛”、领航之音、“长江山长”微讲坛、域外之音等组成。

“明远教育书院”对话“山长讲坛”期间,德高望重的当代教育名家顾明远先生和基础教育领域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先生展开的大师对话,开启了教师教育高端研讨的序幕,碰撞出教师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思维火花。对创新型教师的理解、对教师职业、教师地位、教师信念、教师教育的功能定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大学、政府和中小学协同培养教师方面都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明远教育书院”对话“山长讲坛”实录

(现场录音整合)

*顾明远先生: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颖民先生: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首任院长。

主持人: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提到要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那么,我就想“高素质、专业化”都好理解,“创新型”如何理解呢?我们一般谈到教育的时候,都觉得是教育是一个继承,那怎么来创新?老师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顾明远:上海教育局的老局长吕型伟同志曾经讲过三句话:教育是事业,要有奉献精神;教育是科学,要有求真精神;教育是艺术,要有创新精神。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每一个学生也不一样,这个学生昨天是这个状态,今天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状态。所以教师的工作本来就是创新的工作。创新型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我提出过一个观点,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思维改变世界,乔布斯、马云的成功靠的就是思维。所以,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创新型教师需要完成的。

吴颖民:我非常赞成顾老师的观点。我理解的“高素质”实则已经概括了后面的“专业化”和“创新型”,只不过“专业化”和“创新型”是“高素质”的两个突出特点。所谓高素质,我的理解是应该有高的理想抱负,高的使命担当,高的专业知识,高的教育教学的现代技能,高的教育教学效率,满足这一系列才能体现高素质。要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老师要能够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抓教学的管理,创新对学生的评价,创新各种各样教育教学的手段。这个创新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是老师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当中,一定有改变的意识,切忌老的套路走到底。要不断地问自己,我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我能不能换一种做法,我能不能改变自己?我觉得这就是在实实在在的做创新。

主持人:但是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很多老师不思改变。为什么不思改变呢?因为他本身也不喜欢教育,是被调剂来的。他们就把教育当作一种谋生手段,没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所以想问问两位老师,最初您当老师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吗?

顾明远:我第一个志愿是当个清华的建筑系老师,后来落榜了就去当小学老师。当小学老师期间,我过的很快乐,看到孩子的成长也很有成就感。所以第二年就考了北师大。现在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这个也无可非议,因为每个人都要生存。让老师热爱教育行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没有爱就没教育,一定要给予他们时间去爱孩子。所以,师范院校应该要让师范生一进校就让他们接触孩子,这个感情一定要培养的。

吴颖民:我也因为生不逢时,一开始就没书读了,因为文革期间,我们家给冲击,所以就下乡。73年的时候,刚好有一个机会,知青可以报考,所以那年就参加了考试。知青的生活期间好在没有荒废,我的书都是我哥哥的高中的书,我读了初中,高中课程都是在乡下自学。我第一志愿是湛江水厂,第二志愿才是华师。做教育,感情和对事业的追求是最美好的。我最初来到华师的原因是我的本专业的老师希望我回来当助手。我化学毕业,那时候化学系成立了研究所,所长、学科的教授希望我回来当助手。但那时候没有恢复研究生的考试,所以调不进来。然后那时候附中校长王屏山老校长说,你不去大学可以来华附,他就把我收了。我开始的几年时间还不安心,一直想到大学来做研究。后来,他一再告诉我,你不要小看中学。中学教育,实际上是有很多的学问,他说他当一辈子的校长和老师,他认为他现在还不能说称之为“家”。在中学不管是教育教学,还是学校管理,学问很深,你如果钻进去,你一定会找到乐趣,一定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慢慢的我就安心,因为后来他很快就重用我,我进了这个学校两年,就被提做主任,五年我被提做副校长。所以也慢慢的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对事业的一种理解和感情,实际上需要投入,需要有实践的时间,慢慢配合起来。

主持人:两位老师都当过校长,你们在当校长的过程中是怎样转化这样的老师呢?怎样才能让他能够爱上教育的这个行业?

顾明远:我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教师的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不高。我觉得要把社会地位提高,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所以我在学位委员会提出来要给教师专业学位,现在教师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当时我创建的。我认为我平生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情,是我为老师创造了一个进修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要想留住教师,就要让他们知道一个方向。

吴颖民:我觉得校长如果要让老师们喜欢做老师,一定要让他去发现教师的价值。首先,是让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所选择。所以我在附中当校长的时候,每年都让老师们自己选。比如说,你愿意教多少个班,愿不愿意开选修课,愿不愿意组织社团指导学生做什么样的研究。我们尽可能让他能够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里面他才会找到乐趣。第二,是校长关心老师们的后顾之忧,比如说年轻老师婚恋问题,中年老师的子女教育问题,如果可能的话都给这些老师给予帮助,我想他们一定会感受到教师行业的温暖。

主持人:教师的专业性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确实需要专业性。但是师范生就职前和职后,会发现很多培训都是比较关注知识技能,包括一般的基础的教学技能,关于信念的提升反而少了。你们觉得通过什么路径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信念呢?

吴颖民:怎么建立这个信念呢?一定要有实践。这个老师告诉你,或者说校长告诉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你从这句话从字面上理解到变成你深信不疑,一定是要有实践的。在工作当中你付出感情和没付出感情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问题学生,你用了很多所谓很巧妙的办法,但是你没有真心对孩子好的话,他可能不会改变,但是一旦他感觉到老师真心对他好,希望自己有更好的一个发展,也许这种坚冰就会融化。所以我觉得这个对信念的建立,一方面是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去学习,比如我们说教育可以成就人才,人才改变国家。所以,我们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想这也是一种信念,对教育的理解,教师地位的理解也是一种信念。那么这些信念,我们要有意识地向即将要做老师的这些年轻人要进行传播,要做个梳理。

主持人: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的人兴趣是天生的,我从小就知道我对那个感兴趣,但是大量的人那个兴趣可能是要被后天激发的。那么在实践当中老师们有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顾明远: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这个孩子的优势,利用他的优势来培养他的兴趣。比如说孩子不爱学习,我给他讲故事,讲到关键的时刻了,我说我得开会去了,你自己看吧。那孩子也想知道故事的发展,所以慢慢就有兴趣了。对读书有兴趣,对其他的学科也一定会产生兴趣。所以我觉得这个最关键的是要想出一些办法来。

吴颖民: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兴趣问题,实际上是老师专业水平高低的表现。比如说我是化学老师,不是化学知识掌握得牢靠就行了,要让孩子们喜欢上化学,才是称职的。我刚从苏州中学回来,有一个物理老师搞了一个梦工厂的工作室。他的所有跟物理相关的这些玩意、游戏和魔术,不可能让学生不入迷,非常有趣。一个灯泡儿放到桌上,亮了,没有导线,没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有了机关在底下,是磁场。如果说,我们的老师都能够挖掘我们的学科知识、学生经历、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联系,从这里入手,我想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我们老师,要不断的把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多地利用学生生活经历和日常经验,很好的引入学科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主持人:一般来说,教师的培养应该是高校师范院校,然后地方政府,当然也有我们国家层面,还有中小学三方的一个结合。但是,实践当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对老师的素质要求很难反映到政府和高校。那么这就使得我们培养的教师不适应中小学的教学和教育活动,这就会造成一个一个落差。那么吴校长您又当过大学校长,又当附中的校长,还当这个培训学院的院长,您等于是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沟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位置上。您当时是怎么沟通他们之间的这个问题?

吴颖民:过去我在中学工作的比较多,对于师范生的一个培养,只能说是有所了解。但是从我们中小学用人单位的角度上讲,就容易发现新入职的老师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以此去看大学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大学本身教学方法很落后,照本宣科,大班上课排排坐,不讲教法,不讲艺术,不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激发学生兴趣。师范生这样子的一个经历下来,他回到中学去,他当然不会做。所以这样的一个大学的培养,首先它跟中小学的教学实际本身就脱节了。所以我觉得要让我们的师范教育更符合基础教育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需要,就一定要让更多的中小学参与。我认为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今天聘请这么多的兼职的教授,兼职的导师,他们如果真的跟师范大学有更密切的联系,跟各个院系有更加密切的联系,不仅他们作为教师培训的导师,而且作为师范生的导师的话,我认为一定会缩短这个距离,一定会有效的去改变师范大学培养的学生和中小学的期待有差距这么一个问题。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让中小学更多的参与,比如过去很多学院请我过去,让我说说中学欢迎什么样的老师,师范生们要具备什么品质。所以必须要及时的把中小学改革的情况,把中小学校长、老师、学生、家长欢迎什么样的老师,这些信息要及时反馈到师范大学里面去,让师范大学的各个学院都清楚我们培养的学生如何去满足中小学和优质教育的需要,让中学的中小学的校长满意,老师满意,学生满意,家长也满意,所以一定要对他们的需求有及时的反馈。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从国家的这个层面,包括地方政府的层面,如何沟通这三个方面?要建立一些什么样的机制?

顾远明:我觉得可以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我们的师范教育一定要改革,包括刚才前面都讲到这课程的改革。过去主要是以这个学科知识这个越多越好,对这个教育的实习都不重视。我刚才讲了我们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师范院校一直有一个争论,叫做学术性和师范性的争论,好像师范性就没有学术性。其实示范性也有学术性。学生的培养的规律不就是个学术性的问题吗?我们这个“学科教学论”,过去叫“教材教法”,也是我让学位委员会的把它改成“学科教学论”。一方面我们这个师范学校的课程要改革,整个的培养模式要改变。主张的是一进学校门就让他们到中学里面去。第二个方面,我们把这个中小学老师请进来。

此外,顾明远、吴颖民与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善槐教授3位长江学者的跨越历史年代对话,则为大家在跨时空、跨领域、跨学科思考教师教育启迪了智慧之门,让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教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从高位思考和历史视角,对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担当发出了领航之音。域外之声部分,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副系主任陆佳芳副教授高瞻远瞩,分享了如何通过镜像学习培养教师的合作与创新能力,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学院Ellen Goldring教授关注教师教育中的校长培养,带来了范德堡大学的校长领导力模型建构及应用,给现场的高校教师教育学者和基础教育同行们带来了一场高端、大气、紧凑、活泼的教师教育思想盛宴。

 


为响应国家“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号召,为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会上倡议教育教育学院(部)通过加强合作共同面对教师教育发展难题,共同探索教师教师教育创新与改革,助推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共同促进教师教育提质增效,共同促进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峰会还举办了全国教师教育学院(部)联盟组建交流会,与会高校教师教育学院(部)院长、部长自愿组成教师教育学院联盟,并推举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

邮编:510631

电话:020-85217630

学部公众号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